99.2%的全能伙伴受访大学生使用AI,受访者“有事问AI”超过“问搜索引擎”
当AI成为受访大学生的为受“全能伙伴”


大学生AI使用情况数据图

“AI已经走进我的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了。”在中国海洋大学学习新闻传播相关专业的学生孙一丹常用AI辅助选题策划与数据新闻制作,也会让AI基于社交媒体趋势提供跨领域视角 ,全能伙伴帮自己打开选题思路;处理数据新闻时,为受AI能自动生成可视化图表 ,学生穿越火线破解版大幅简化原本复杂的全能伙伴处理流程 。

如今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的为受景哲与AI技术的正式接触 ,始于硕士阶段在芝加哥大学选修的学生计算社会科学课程 。“当时我们试用了ChatGPT的全能伙伴早期模型,教授向我们强调了它的为受强大潜力 。”彼时她隐约感受到这样的学生大模型可能成为一类有益的研究工具 ,但看到在短短几年内AI取得的全能伙伴突破性进展 ,她依旧惊叹不已。为受
近期 ,学生中国青年报·中青校媒联合社交平台“Soul”App ,面向全国大学生发起AI工具使用与态度相关问卷调查,共回收有效问卷3129份 。调查结果显示99.2%的受访大学生正在使用AI ,其中11.7%的受访者构成几乎每天多次使用的“重度使用”群体 。65.9%受访者在遇到问题时会下意识地首先求助AI。
“遇事不决问AI”,近半数受访大学生表示离不开AI
“AI已经从‘可选工具’变成我学习与生活中离不开的助手。”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崔佳一常用豆包、Kimi 、DeepSeek和智谱清言等AI软件 ,在她看来这些工具各有侧重 :古代汉语学习中 ,智谱清言能快速为文献加标点、辅助理解文意,帮助解决“读不懂、断不清”的难题;整理课程论文文献时 ,豆包和DeepSeek可高效地对文章分类 、穿越火线科技辅助翻译外文文献,“原先要花大半天整理的资料 ,现在靠AI很快就能理清,写作效率明显提升” 。
日常生活中,AI是孙一丹的信息筛选帮手 ,能整合多家信源给出摘要式回答 ,还附来源链接 ,避免她在搜索引擎中盲目翻找;视频剪辑软件的AI功能则解决了视频制作难题 ,一键智能识别字幕可自动匹配时间轴,AI脚本功能也能凭关键词生成叙事大纲,为她省了不少精力 。过去一学年,她对AI的依赖显著提升 :设计广告策划案前,让AI头脑风暴生成10个创意方向成了固定动作;生活中,AI每日推送定制化的科技、传媒领域热点 ,让“人找信息”转变为“信息找人”。
随着AI的发展,信息检索方式和工具呈现代际更替与迁移趋势。AI工具(渠道偏好评分为3.34,满分为5分,下同)已超越传统搜索引擎(2.60)与社交媒体(2.81),成为受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 ,65.9%受访者在日常生活